打印本文 打印本文  关闭窗口 关闭窗口
这件事写啥好?沪上名师剖析上海中考作文选材这三点很关键!
作者:佚名  文章来源:本站原创  点击数  更新时间:2022/12/23 12:14:33  文章录入:admin  责任编辑:admin

 

  临近期末,初三学生在紧张地准备期末考或一模,谈到语文作文复习,许多同学会有些迷茫,

  今天,上海升学邀请上海复旦五浦汇实验学校的资深教师,与大家聊一聊上海中考作文选材要素,赶紧学习、收藏、分享给身边的同学吧!

  我在写作教学中,把文章结构、素材选择和主旨表达分别比喻为骨、肉、神,“骨”使文章能立得起来,“肉”让文章丰满润泽,“神”赋予文章灵魂气度。三者巧妙运用,方能写出妙文。今天,我从材料选择的角度评析一下上海中考作文,同学们不妨从“真实”、“典型”、“加工”这三方面着手。

  以上海中考作文题《这事,真带劲》为例,此题在审题上基本没有设置障碍,即使有人诟病“带劲”为北方方言,可能给上海考生带来理解上的困惑,但笔者推测,因此而受影响的考生不会太多。毕竟“带劲”一词,不论南北,都能大体把握其意。至于带劲的“劲”在哪里?这个要考察考生的立意功夫,也是决定文章高下的关键所在。

  我要谈谈“这件事”到底选啥好?针对这个题目,我认为选材需要考虑一下几个方面。

  “真带劲”是一种情感的自然抒发,因此必须要建立在真实的生活体验之上。唯有真实的生活经历,才能有真实的情感体验,也才能发出“真带劲”的感叹。

  我在作文教学经历中,曾经看过无数经过“加工”的素材,粗看上去非常精致新颖,仿佛经过美颜的照片,光彩照人,但是细读下去,发现造作的痕迹明显,情感的抒发生硬、不自然,再读下去越发觉得虚假,油然而生厌恶之感。因此,这件事首要是真实。不论是校园里的活动,还是社会生活的见闻,只有亲身经历过,才能骨肉匀亭,灵肉和谐。

  “真带劲”不能仅仅是自己的感慨,还必须要引起读者(特别是阅卷老师)的共鸣,因此必须选择生活中的典型事件。

  这里会有一个误区,就是会有老师和学生认为“典型”事件一定是大事件。曾听人笑言,一个班级写亲情的作文,老师收上来一看,三分之一是死去父亲的,三分之一是死去母亲的,以为最后的三分之一总归正常了吧?结果一看,是父母双亡的。虽然是一则笑话,但是却很有代表性,反映出人们对“典型”的误解。我认为典型不是“大事件”,而是“我的事件”,有我的独特经历和感受在里面。当然,这种独特性还要符合第一条“真实性”原则。

  这里的加工不是胡编乱造,而是基于生活真实的艺术真实。考场作文受时间和篇幅的限制,必须要精炼,要详略得当,要有精彩的场面,要自然地抒发情感。

  很多老师都会在考前让学生准备几篇作文,然后让学生反复套题。这种训练虽然违背作文教学的宗旨,却非常实用,在上海初中教学中也广为采用。但是这种教学有一个弊端,就是让学生越来越“懒”,有时候写熟练的材料直接背抄上去,导致生搬硬套,还不如自己当场写一篇作文分数高。我采取的训练策略是,要根据不同的主题对材料进行“加工”,在不违背生活的真实前提下,放大某些局部或缩小某些局部,根据主旨表达需要,某些局部还可以艺术加工处理。我把这一训练叫做“挖渠”,水往何处流,关键看“渠”向何处引,善于“挖渠”,更能“水到渠成”。

  见到网络上很多名师建议选材多选择体现阅读积累、文化素养等高大上的素材,这固然没错。但不等于选择生活中的小事件,独特经历不能得高分。燕窝鱼翅如果烹调不好,可能做出东北乱炖;青椒土豆如果烹调得当,更显厨艺高超。

打印本文 打印本文  关闭窗口 关闭窗口